义乌商户两年被拖欠货款3.4亿元 |
商务部在义乌调研商业信用 |
近日,商务部七人调研组来到义乌,这一调研组由全国整规办副秘书长姚广海带队,成员均来自商务部信用工作办公室。调研组此行主要调查了解目前义乌市场商业信用状况、发展空间和推动机制。
【纵深解读】
保险为商户系“安全绳”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作为全国小商品市场的龙头,成交额已连续17年位居全国日用品批发市场之首,现有商户58000家,年销售额超过400亿元。随着市场经营业态的不断变化,经营户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不少商户都有过被买家拖欠货款的经历。据了解,仅2005年和2006年,义乌市场商户到公安机关报案的被拖欠货款达3.4亿元人民币。
为更好地规范市场贸易秩序和提升市场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在义乌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下,2007年5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推出了一套为义乌市场量身定制的适合义乌市场发展特点的信用保险系统。目前,义乌构建了买家信息管理平台,为出口贸易提供风险咨询平台,在交易过程中使用规范的合同文本及贸易单证,对存在信用瑕疵的买家信息,利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电子显示屏、商户投保网站以及义乌小商品交易门户网站“外贸通”进行预警、公示,有效地实现风险提醒目标。信用保险系统为商户系上了一根“安全绳”。
规避风险仍有“盲点”
义乌市场信用体系的预警机制已经收到明显成效:2007年11月初,义乌成功预防了台资台凯崴(上海)有限公司的诈骗贷款企图,使28位商户避免近300万元货款损失;2008年4月,根据义乌商户在咨询出口信用保险时发现的异常情况,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功协助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破获阿曼斯有限公司义乌代表处诈骗3000多万元货款一案。
不过,由于义乌市场经营规模庞大,每天的海量销售使一些商户在规避风险时仍存在盲点。义乌政府部门将全面掌握市场经营主体信息,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及时进行社会公示,以更有效地帮助商户防范、规避经营风险,维护市场持续稳定发展。姚广海也希望义乌商户不断增强商业信用意识,使商业诈骗分子无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