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帅 文/摄
2007年8月5日,一场全国性的“中小企业如何参与国际贸易”的研讨会在义乌举行。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中国外贸通”CEO丁锋平作了10分钟专题演讲,博得了场下数百各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丁锋平说自己25岁以前,觉得创业就应该有实体,有一个可以让人看得到的公司,但25岁那年去了一趟美国之后,发现自己的想法在改变。在美国,丁锋平看到了一种叫电子商务的网络模式凭借便利、不占现实空间等优势,被大范围应用,诸多美国人因此而受益。所以丁锋平决定在“无形”的网络上做做文章。
年轻,就要会闯
1975年,丁锋平出生在义乌后宅街道。家中有姐弟2人,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境贫困。初中毕业后,15岁的丁锋平就不得不接受被迫辍学的现实,来到市场边摆地摊。他卖的是包装袋,进价1.5元,卖价2元,虽然销售的数量并不大,但利润可观,每月可以攒下不少钱。但是,摆地摊也有其弊端,风吹日晒,没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
1992年,存够了资金后,丁锋平在篁园市场买下一个店面,卖起了皮包、拖鞋、票夹等用品。1997年又创立了义乌市阿童木文化有限公司,主打产品是橡皮泥。
因为没有经验,丁锋平就跑到上海一些做橡皮泥的大厂学技术。由于丁锋平对所生产的橡皮泥的定位要求是有科技含量,不会风干,保持柔软,颜色鲜艳,所以他在上海待了两个月。其间,他在厂区附近租了一间房,平时每天都跟着师傅学制作。学成回到义乌后,丁锋平马上投入资金,购买了设备,一头扎进了橡皮泥的制作中。之后,他生产的橡皮泥让人眼睛一亮,受到了众多客户的欢迎,在沈阳、武汉等一些大城市都有了总经销。
1998年,丁锋平接到了一个来自日本的订单,订单是由一位台湾地区的客户转交过来的。那位台湾客户对他说,这个订单很重要,希望他能帮忙采购。几天后,丁锋平将对方要求的货物按时发了过去,台湾客户对他的认真态度很满意,之后双方多有合作。2000年,台湾客户有一笔大生意要去美国谈,出于信任,他约丁锋平一起去。
在美国,丁锋平看到了一种便捷的电子商务方式,人们只要在家中的电脑上用鼠标一点,所需商品就会送上门来。丁锋平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创业模式。
创业,要靠胆量
回国后,丁锋平决定将创业重心转向电子商务。可是对于这一“转向”,家里人不同意,纷纷说,既然已经有了实业在做,何必把钱投入到虚拟的网络中?但是丁锋平看中的是未来一个庞大的市场,他坚定了决心。
经过三年的筹备,2003年,杭州锋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同时,“中国外贸通”电子商务平台网站也正式推出。“中国外贸通”是专门面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专业网站,主要为国内大中小型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的电子商务标准、多语言国际交易平台、全球B2B电子商务服务的网站及第三方商务服务体系。
为了真正成为外国客商的好帮手,丁锋平还特意增设了英语、日语、韩语、法语等7种语言版本的网站,解决了外国客商不懂中文的尴尬。
如今,“中国外贸通”市场区域遍布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信息覆盖27个行业类别4000多种产品,拥有近30万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已经成为大中小企业有效发布外贸信息、大大降低商务成本的网上沟通平台。
为了将网站办出特色,丁锋平还与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中国企业境外商务投诉服务中心一起,联合开展防范外贸诈骗的网络访谈,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同时,只要点开“中国外贸通”的网站,就可以看到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同推出的《义乌市场买家风险预警信息》,该信息半个月更新一次,其中列出了有风险买家的名称,提醒广大客户和经营户注意。
丁锋平对记者说,其实创业并不光靠有资金,最主要的还是要有信心和胆量,认准一个目标,努力奋斗就可以得到收获。他要将“中国外贸通”继续完善下去,将义乌本土品牌做大做强,更好地为经济服务。